初二数学下册:动点问题​最值、最短路径问题专项讲解

初二数学下册:动点问题​最值、最短路径问题专项讲解

作图方法:作已知点 P关于动点所在直线 OA、 OB的对称点 P’、 P’’,连接 P’ P’’与动点所在直线的交点 M、 N即为所求.

5. 二次函数的最大(小)值

在二次函数的顶点式中,当 a>0时, y有最小值 k;当 ay有最大值 k.

二、主要的方法归纳

利用勾股定理、三角函数、相似性质等转化为以上基本图形解答. (详见 经典例题解析)

三、经典例题解析

例1. (2019·凉山州)如图,正方形 ABCD中, AB=12, AE=3,点 P在 BC上运动(不与 B、 C重合),过点 P作 PQ⊥ EP,交 CD于点 Q,则 CQ的最大值为

解:∵ PQ⊥ EP,

∴∠ EPQ=90°,即∠ EPB+∠ QPC=90°,

∵四边形 ABCD是正方形,

∴∠ B=∠ C=90°,∠ EPB+∠ BEP=90°,

∴∠ BEP=∠ QPC,

∴△ BEP∽△ CPQ,

此题为“一线三直角模型”,解题方法为相似三角形性质求解,综合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最值问题。

例2.(2019·自贡)如图,已知 A、 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(8,0),(0,8). 点 C、 F分别是直线 x=-5和 x轴上的动点, CF=10,点 D是线段 CF的中点,连接 AD交 y轴于点 E,当△ ABE面积取最小值时, tan∠ BAD=( )

由图可知:当 AD与圆 G相切时, BE的长度最小,如下图,

此题解题的关键是找到△ ABE面积最小时即是 AD与 D的运动轨迹圆相切的时刻. 进而构造以∠ BAD为内角的直角三角形,利用勾股定理求出边长,代入三角函数定义求解。

end

声明: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,转载请联系原出处。 初三研究中心尊重版权,如有侵权问题,请及时与管理员联系处理。

点击 "阅读原文" 加 中考君微信好友哦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创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