喝进去的水多久可以变成尿

喝进去的水多久可以变成尿

尿一般指尿液,喝进去的水大概30分钟可以变成尿液。人体内水的排出途径包括肺的呼出、皮肤蒸发、消化道排泄和肾的排出,正常人一次饮用1000ml水后,30分钟左右尿量就开始增加,到第1小时末,尿量可达最高值,随后尿量减少,2-3小时后尿量恢复到原来水平。

肾脏不仅是重要的排泄器官,同时也是调节体液的主要器官,通过尿量和尿液的浓度维持着体液的平衡。

喝水之后,尿液生成会在肾单位和集合管中进行,包括3个相互联系的环节,即肾小球的滤过、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。

如果肾脏出现病变,存在肾脏功能障碍,会影响尿液正常生成,则生成尿液的时间会相应延长。

一般肾脏生成尿液之后,并不会立即排出体外,而是储存在膀胱内。当膀胱内的尿量增加,充盈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膀胱壁张力增大,刺激神经中枢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,促进尿液排出体外。

尿液中除水和无机盐外,还含有多种非蛋白质的含氮物质,主要包括尿素、尿酸、肌配和按盐等含氮物。人体每天随尿排出的代谢废物约有35g,其中尿素占一半以上。

成人每日尿量应该在1500-2000ml,而至少需排尿500ml,才能将上述固体代谢废物全部排出体外,否则会导致代谢废物在体内过度积聚,使血中NPN的含量升高,引起多个系统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。

因此,临床上将每日排尿500ml视为最低尿量,若每日尿量<500ml,则称为少尿,<100ml称为无尿。健康人每日摄入的水量和排出的水量需要保持基本相等,才能达到水平衡。

相关创意